Search

阿霞的故事:13 阿霞新婚篇。

看以前的點👉🏻#_阿霞的故事
  • Share this:

阿霞的故事:13 阿霞新婚篇。

看以前的點👉🏻#_阿霞的故事

歸還禮服時,阿霞拿到先前向老闆娘訂做的洋裝,
那是一件漂亮的粉橘色洋裝,
阿霞打算穿去蜜月旅行。

現代人度蜜月都是海外旅行居多,
但民國 40 年代時的他們覺得去日月潭就很好了。

這趟旅程老張帶了一台黑白相機,
記錄下日月潭的愜意與穿洋裝的阿霞。

蜜月回來後阿霞正式搬進了老張家,
老張家是一棟在高雄新樂街兩層樓的透天厝。

透天厝的一樓是三弟經營的玻璃行店面,
主要是賣畫框和相框,店後面是全家共用的廚房及餐廳。

二樓是舖滿榻榻米的大和室,中間只靠一個日式拉門隔成兩間寢室,其中一間給老張和阿霞,
另一間則是媽媽和其他兄弟姊妹的房間。

老張在迎娶阿霞前有對房子做一些改動,
當時的住宅普遍沒有廁所,
最多也只是在屋子旁另外蓋一間,
大部份的人都是使用住家附近的公廁。

而老張為了婚後的生活,特地下重本在 2 樓加蓋了一間廁所,方便阿霞使用。

老張在家中排行第二,其他成員包含媽媽、大姊、三弟、四妹、五妹、六弟、七妹、八弟。

弟妹中大半的人年紀比阿霞還小,大部分都還在學,最小的八弟還在讀幼稚園,
而所有人的學雜費都是由老張負擔,
所以阿霞感覺到老張在家中備受尊重。

阿霞住進夫家後最不適應的就是家事的部分。

阿霞跟老張在每天的清晨五點起床,是家中最早起的,
老張因為工作地點在潮州,每天都要搭到屏東再轉往潮州的巴士上班,所以需要早起通勤。

家中需要差不多時間起床的只有學校也在屏東的六弟。

老張沒有吃早餐的習慣,
阿霞一早會先去隔壁巷子買一顆粽子給六弟當早餐,
六弟在吃完早餐後出門,老張也在同時間準備去上班。

阿霞送完兩人後會再上樓睡個回籠覺。

睡到八點才真正開始仙度瑞拉的一天,
第一件事是煮一大鍋的稀飯給其他家人當早餐,
吃飽後再將九人份的髒衣服拿去洗,
當時沒有洗衣粉,洗衣服要用天香肥皂手洗,
再用洗衣板一件一件的刷,
每件都用肥皂搓過後,再用清水洗一遍、扭乾,最後拿到二樓的陽台曬。

在阿霞洗衣服的時候,張媽媽會去市場買菜,
從沒下過廚的阿霞,就這樣每天跟著張媽媽一道菜一道菜的學。

高雄盛產海鮮,張媽媽很常買,
但海鮮食材有個別不同的料理方式,面對不同種的深海魚,阿霞幾乎每天都會學到新技能。


古早時候的廚房是用灶,老張家有兩口灶,一大一小,阿霞一開始是用前一天燒過的灰炭跟不要的報紙生火,起火後再放新的木炭進去。

但是張媽媽為了節省成本會叫阿霞拿玻璃行綁畫框的稻草繩來燒。

稻草繩燒起來會產生大量濃煙,燒完的灰燼也都會落在家裡地板,打掃起來很麻煩,
偏偏家裡多的是燒不完的稻草繩,阿霞怕張媽媽念只好每天拿稻草繩來燒。

中午時間待在家的人不多,阿霞只要簡單煮個麵來吃就好,

但阿霞還需要另外幫在附近上學的四妹準備便當,
便當做完後會交由隔壁鄰居幫忙送去學校,午餐後阿霞才有短暫的休息時間。


接著大約從五點開始準備晚餐,
洗完米的白色濁水不能倒掉,要先倒進桶子裡保存,飯後用來洗碗。

米跟清水倒進飯鍋內,放在大灶上起大火燒,
古早的灶要調整火侯只能透過移動炭火的方式,
如果要小火的話,阿霞會將幾塊燒得正旺的炭移到小灶,再把煮滾的飯鍋移到小灶悶燒,
這樣傳統的煮飯方式,飯鍋底層都一定會有鍋巴,很香很好吃。

因為大灶的火侯夠大,除了用來炒菜、煮魚、燉湯之外,還要煮用來洗澡的熱水。

老張大約會在七點回家,
吃晚餐的時候阿霞就會在大灶燒洗澡水,
等到水燙了就用瓠瓜勺子撈到提桶,
再加冷水調溫度,每人就用一桶水洗全身。
家人會輪流一個一個提著桶子去浴室洗。

阿霞看著浴室旁的髒衣服又堆成一座小山,那就是她明天早上的工作。

晚上八點,在沒有電視、收音機的家裡,
大多就是家人們聚在一起聊天度過,
阿霞會聽老張說些工作上發生的事,
接著在九點就一起上樓睡覺。

日復一日,週而復始,

阿霞一開始是有點慌張,但幾週後就習慣這樣的生活。

其實對當時的她來說,最麻煩的不是家事,而是阿霞已經是個懷胎 3 個月的孕婦,

懷孕初期的身體變化比起繁雜的家事更難適應,像是肚子容易餓,又容易孕吐,

可能下午出去吃個米粉湯,在返家的路上就在水溝旁吐了出來,

這對熱愛米粉湯的阿霞來說有點難接受。


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阿霞經歷了戰爭跟日本時代,會講日語、台語、客家話,然後剛好也是廢物女友的阿嬤。
View all posts